台湾跳鼓阵发展过程与现况探析
作者: 高华君  日期:2005-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民俗体育 跳鼓阵 
描述:聲進退。跳鼓陣又稱大鼓陣、大鼓弄、弄鼓花、花鼓陣與大鼓花陣,隨時代變異,各地名稱、跳法及表演人數略有不同。早期以男性爲主、具地緣與血緣關係的庄陣頭已逐漸沒落,代之而起的職業陣頭目前也已面臨生存危機。近年來由於國家政策與專家學者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國民中小學傳統藝術教育計畫的施行,造就了學校跳鼓團隊的蓬勃發展。 至今許多隊伍紛紛解散,其原因不外乎隊員畢業、接替頻繁、經費來源不足、教練師資不足、家長不同意,怕影響課業、隊員招收困難等等。而解決的方法則爲鼓勵學校成立此社團並給予經費補助、舉辦研習培育良好師資、常辦跳鼓觀摩比賽及技藝展演、補助現有社會團隊、表揚並獎勵推展有功之人員、補助有意推展跳鼓學校器材及道具、保存及發展各地跳鼓特色、納入九年一貫統整教育、爭取企業商贊助或認養、提昇技藝內容朝精緻化優質化發展、錄製教學光碟指引、提昇成爲社區文化產業之一部份、參與舉辦國際性表演藝術活動、補助績優團隊出國訪問等。 未來跳鼓陣除了在這新的生長點也就是跳鼓陣在現代社會中具備的教育價值與功能(培養學生創造力、合作精神、團隊默契、動態表演藝術鑑賞能力、進而發展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協調性、節奏感及傳承文化)上繼續發揮外,能進而回流民間與社區民眾休閒生活相結合,成爲更優質與精緻化的表演藝術活動以及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資產。
闽西连城“犁春牛”和台湾高雄“牛犁阵”
作者: 项华宗  日期:2007-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闽西 文化经济 交流中心 连城 台湾 客家人 流行 聚居地 民俗 高雄 
描述:流行闽西连城一带的"犁春牛"与流行台湾高雄一带的"牛犁阵",隔海相望,同根同源。闽西连城县是客家人聚居地。连城的"犁
台湾跳鼓阵之研究
作者: 陈振诚  日期:2016-04-07 来源 :台东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民俗体育 大鼓凉伞 跳鼓阵 
描述:陣和大鼓涼傘以傳統手工法製作的鑼槌、涼傘如出一轍;道具相同、動作內容、表演形式相似而言,跳鼓與大鼓涼傘應該同源;大鼓涼傘穿著古代戰士服飾,源自明朝戚繼光抗倭凱旋之說;從歷史年代先後來分,先有戚繼光的大鼓涼傘,後有鄭成功的跳鼓陣,所以台灣跳鼓陣應該源於大陸大鼓涼傘。 二、跳鼓陣的道具有鼓、涼傘、旗子、銅鑼,雲林大廍地區及台北民族舞團則另外加上鈸;大陸大鼓涼傘之道具有鼓、涼傘、旗子、銅鑼、鈸等,其中銅鑼與鈸是立於兩旁,當作指揮隊形變化或助長聲勢用;因此兩地道具相同,功用相似。三、台灣跳鼓陣的基本動作要領,經分析其動作大都以跑跳步、左搖右擺、菱形步、蹲跳步、弓箭步等為特色,打鼓手勢以左右開弓法為主,著重蹲跳的動作,講究下半身的扭擺。四、跳鼓陣陣式內容變化多端,表演時要求整齊劃一、動作紮實,經常演出的陣式有四門陣、龍門陣、發鑼、金玉滿堂、蛇游、穿花、七星、八卦、大隊衝四角、纏足、蕃薯壟、龍鳳呈祥等,陣式名稱以吉祥話來命名。基本動作和陣式內容可以自編,原則上以不失傳統精神意涵之動作。五、大陸地區大鼓涼傘的基本動作,鼓手的手勢類似秧歌舞的豪邁動作,如弓步擊鼓;涼傘動作以屈膝踏步轉傘為特色,腳的動作以十字步、便步、碎步、虛步擊鑼、踏步屈膝、四方步、平步等,講究站姿的表演動作,上半身和腳的比例並重。比較兩岸跳鼓陣和大鼓涼傘之基本動作步法有些雷同,要求重點不同,但其歡樂精神是共同一致的要求。六、閩台兩地表演形式有些相似,大鼓涼傘的踏鼓、穿花、鬥鼓等陣式與跳鼓陣的陣式名稱相同,其他各地略有不同。兩岸服裝部分有差異:台灣跳鼓陣服裝鮮豔亮麗;漳州地區大鼓涼傘著披風、戴武士帽,保留明朝戰士服飾的表演風格與台灣略有不同。兩岸基本動作有的相同,如菱形步、碎步、弓箭步、四方形步等在跳鼓陣中也有相同的動作,只是名稱略有不同。七、跳鼓陣的樂器伴奏有鼓、銅鑼、鈸、人聲(如嘿聲),節奏明快,高低分別;大鼓涼傘的樂器伴奏有鼓、銅鑼、鈸,有時又加上其他小鈸樂器,以增加現場熱鬧氣氛,節奏快慢有序。八、跳鼓陣藝術形式特徵有:獨立的藝術形式結構、舞而不歌的表演形式、群體性的表演隊伍、與宋江陣的共性因素、以陣式組合的藝術體材形式五種。 跳鼓陣的肢體語彙元素:在動作、動律、風格韻味上,皆有其散發獨特風韻之處;尤其在「風格」韻味中,跳鼓陣充滿歡樂性、防禦性與宗教性的風格特質。九、台灣地區跳鼓陣之演出(含離島地區),其中以國小學童最具青春活力,台東三和親子團的演出令人有動容喜悅的感覺,高雄大埔跳鼓陣是個團結的跳鼓家族,屏東下廍跳鼓陣是個健康快樂的跳鼓社區團隊;朝國家慶典、國際舞台為目標邁進,推展民藝非常成功的有大廍花鼓陣、芙朝國小、光榮國小、歸南國小等單位,這些跳鼓團隊不管是學校、社區或民間的性質,都是台灣目前的健康成功社團,其學習跳鼓技藝精神與作法,足當其他跳鼓陣團隊學習。十、大陸大鼓涼傘之豪邁擊鼓手法、歡樂演出神情、節奏快慢分明、站姿、著重上半身演出比率、 穿著古代戰士服飾等特色,有些優點值得台灣地區年長者學習的一種健身操,有些特色堪為年輕小伙子學習的參考資料。十一、跳鼓陣未來推展方向:首先將教育部、社區、學校等的資源進入學校,由學生來推展起,次第推展至社區及其他單位;其次以社團活動課且固定時間、施以適當的課程訓練,成效會較明顯。 本研究另提出以下的建議供推展台灣跳鼓陣之參考:一、質的提升:因應國際化趨勢,培養高品質的跳鼓陣演出戲碼,跳鼓陣未來應該朝舞台化、精緻化、美學觀點方向轉型改進。二、定期舉辦觀摩賽;以促進跳鼓同行之溝通學習機會,禁止非傳統的動作技能學習。三、架設網站:介紹各團陣式動作內涵或比賽內容,提供藝陣資訊平台機會。
民俗运动的转型与国际化之探析:以跳鼓阵、扯铃为例
作者: 陈振诚  日期:2007-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精致化 剧情化 
描述:民俗运动的转型与国际化之探析:以跳鼓阵、扯铃为例
台湾民俗技艺跳鼓阵发展与训练之初探
作者: 陈志明  日期:2005-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台湾民俗技艺跳鼓阵发展与训练之初探
八闽掌故大全 民俗篇
作者: 陈建才  日期:1994-01-01 来源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地方史 
描述:八闽掌故大全 民俗篇
从民俗艺阵到台湾跳鼓阵之探究
作者: 陈世霖  日期:2006-01-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民俗体育 艺阵 跳鼓阵 
描述:的紀錄與專研的契機。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究民俗藝陣之源起。 (二)探究台灣藝陣的分類。 (三)探究台灣跳鼓陣之源起。 本研究發現,所謂的民俗藝陣實際就是中國雜技的遺緒,雜技在秦漢時稱爲「角抵」,後漢稱「百戲」、宋代稱「百戲」,元代稱「把戲」清代稱「雜耍」,現在稱爲「雜技」、「藝陣」,儘管名稱歷代不同,但「百戲」的稱呼在歷代中沿用最久。而台灣常見的藝陣,筆者按民間藝人一般傳統習慣,把台灣常見的藝陣分類爲(一)藝閣:屬於靜態的活動。(二)陣頭:屬於動態的活動。陣頭又可分爲宗教性陣頭、音樂性陣頭、慶祝性陣頭等三類。至於在台灣跳鼓陣的歷史淵源考證,儘管各種說法不一,但筆者認爲台灣的跳鼓陣與福建的大鼓涼傘可能有密切的關連。而台灣在清朝時期就有跳鼓陣的可能性,應該是無庸置疑的。
南瀛艺阵志
作者: 陈丁林  日期:1997-06-01 来源 :台南县文化中心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民俗艺术 
描述:南瀛艺阵志
海峡两岸进行民俗对接交流 高雄仁武“牛犁阵”――连城新泉“犁春牛”
作者: 钟德彪  傅长盛  日期:2006-09-15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海峡两岸进行民俗对接交流 高雄仁武“牛犁阵”――连城新泉“犁春牛”
台南县西港香科牛犁阵研究:以七股乡竹桥村七十二份庆善宫牛犁歌阵为对象
作者: 郑钰玲  日期:2016-04-07 来源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竹桥七十二份庆善宫  牛犁阵 牛犁歌阵 西港香科 《番婆弄》 
描述:、曲調形式(分作牛犁歌、車鼓和劇目《番婆弄》,包括拍子、曲體結構、調式、音組織、音形等)和歌詞形式(包含歌詞與口白)中,期望能瞭解該團的音樂及文化特色;又鑑於歷年來牛犁陣參與西港香科的團體數量遞減,身為一傳承百年以上的古老牛犁陣團體,保存與研究其音樂成為一大焦點。 筆者以參與觀察法進行實地調查,親身跟隨一屆香科,並且蒐集錄音該團現存音樂,透過文獻資料、實地調查、分析、歸納等方法,期望能為臺南縣七股鄉竹橋村慶善宮牛犁歌陣之音樂文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為保存傳統音樂文化盡一份力量。
< 1 2
Rss订阅